![]() |
网站首页 | ![]() |
医院概况 | ![]() |
工作动态 | ![]() |
通知公告 | ![]() |
科室介绍 | ![]() |
科教动态 | ![]() |
护理天地 | ![]() |
党建及文化 | ![]() |
就医指南 | ![]() |
人才招聘 | ![]() |
6月22日清晨,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接到产科紧急来电,一名胎龄仅25周+2天、预估体重800g的超早产儿即将降生。生命警报拉响,新生儿科团队火速奔赴产科,迅速组建复苏团队、备好抢救物品,一场为生命延续助力的竞速赛,即将开始。
8点58分,这个体重仅800克的 “巴掌宝宝” 顺利出生,但这个小生命呼吸微弱,转瞬陷入呼吸窘迫与窒息。抢救团队分秒必争,立即进行窒息复苏启动T - Piece正压通气,待窒息缓解,立即气管插管连接T - Piece正压通气,可宝宝对氧浓度需求快速攀升。新生儿科容家宝二线医师当机立断,在产房内实施气管内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,终于,呼吸窘迫得以逐渐改善,氧需求也缓慢下降,生命体征初现曙光。
复苏成功后,宝宝迅速转入新生儿科NICU。暖箱保暖、心电监护、呼吸机支持…… 在李玲主任及余逢蝶护士长的指导下,一系列精准诊疗护理有序开展。
因宝宝血管纤细,外周静脉血管开通难度极大,脐静脉置管成为关键突破口。在充分保暖下,首次借助超声引导,快速完成脐静脉置管,管路通畅。这一生命支持通道的成功开通,避免了因反复外周静脉血管穿刺带来的疼痛刺激,也为后续的静脉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等提供了通路保障。
自此,这名巴掌大小的超早产儿的前期救治暂时告一段落。在整个抢救过程中,新生儿科、产科、超声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、协同救治,各科室发挥专业优势,无缝衔接配合。这种多学科通力合作模式,不仅彰显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强大力量,更生动诠释了医疗团队在守护超早产儿生命的温度与担当,为脆弱的超早产儿搭建起一条生命的守护线,为超早产儿后续治疗筑牢根基,助力生命闯关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