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| 医院概况 | 工作动态 | 通知公告 | 科室介绍 | 科教动态 | 护理天地 | 党建及文化 | 就医指南 | 人才招聘 |
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
什么是高血压?
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到多少合适?
世界卫生组织(WHO)规定:收缩压﹤130mmHg,舒张压﹤85mmHg为正常血压;收缩压130-139mmHg,舒张压85-89mmHg为正常高值;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为高血压。如果连续三次不在同一天测量血压都超过正常标准,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。
高血压病一经诊断,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:年轻的、轻度的患者以135/85mmHg以下为宜;老年患者以140/90 mmHg为宜;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。
高血压用药注意事项
采用联合用药,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,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。
降压不宜过快: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,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,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,这样极易发生意外。
不可时服时停: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,血压一高吃几片,血压一降,马上停药。这样导致血压时高时低,对健康更为有害。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,可逐渐减量,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,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。
忌睡前服药:当人入睡后,新陈代谢降低,血液循环减慢,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。如果睡前服药,两个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,此时血压下降,血流变缓慢,血液粘稠度升高,极易导致血栓形成,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,因此切忌在睡前服药。
忌擅自乱用药物:降压药有许多种,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。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
忌不测血压服药:有些病人平时不测量血压,仅凭自己感觉服药,这样很危险,应定时测量血压,及时调整剂量,巩固与维持疗效。
高血压病的预防
1.高血压的临床表现
高血压起病隐匿,病情进展缓慢,常达10-20年以上,轻症患者约半数无临床症状,其诊断的确立,多是由健康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诊体检时偶然发现。也可伴有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颈项疼痛、容易发怒、神经质、失眠、耳鸣等症状。中重度患者有脑、心、肾等脏器受累,是高血压致残、致死的主要原因。
2.哪些因素与高血压有关
①高血压家族史;
②肥胖;
③长期过度紧张、焦虑、烦躁等精神因素;
④高盐饮食;
⑤饮酒,特别是对酒精过敏个体;
⑥吸烟。
3.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
⑴高血压不可怕,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、脑血管病,是致残、致死的主要原因。高血压患者维持相对稳定正常的血压非常重要,可以明显降低发生冠心病、脑血管疾病危险性。所以30岁以上人群要定期测量血压,以便及时采取措施。
⑵轻度高血压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
A、培养对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减少精神紧张及戒烟、适量饮酒(酒精过敏者戒酒)等。
B、合理营养,控制超重及肥胖。
C、低盐饮食。
D、适当锻炼与合理休息,培养良好作息时间。
⑶确诊高血压患者,选用1-2种适合的降压药品。配合每周至少一次血压测量,根据血压高低调整降压药物使用剂量,使其长期维持或接近正常的血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