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0日     【网站无障碍】   【适老化浏览】
科研动态
当前位置:科研教学  >  健康教育  >  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宣传

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宣传

发布时间:2025-09-09        发布者:符月珍        信息来源:本站

基孔肯雅热防治知识宣传

 

一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
基孔肯雅热(Chikugumyafever)是一种始发于非洲的病毒性传染病。1952年,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本病流行,1953年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(Chikungunyavirus, CHIK-V)。“基孔肯雅”这个名称音译自坦桑尼亚的Swahili 土语,意思是“屈肢痛”,形容病人因严重的关节疼痛而蜷缩着身体的特征体态。

二、基孔肯雅热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?

本病的潜伏期为112 天,通常为 3~7 天。

1.发热: 病人常忽然起病,寒战、发热,体温可达39℃,伴有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,淋巴结肿大。一般发热1~7天即可退热,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稍微发热(双峰热),持续3~5天恢复正常。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。

2.皮疹: 80%的患者在发病后2~5天,躯干、四肢的伸展侧、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,为斑疹、丘疹或紫癜,疹间皮肤多为正常,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。数天后消退,可伴有稍微脱屑。

3.关节疼痛: 发热同时,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、关节肿胀,可伴有全身性肌痛。关节痛多为游走性,随运动加剧,晨间较重。病情发展迅速,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,不能活动。主要累及小关节,如手、腕、踝和趾关节等,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,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。

三、基孔肯雅热是如何传播的?

蚊虫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,包括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、非洲伊蚊和带叉一泰氏伊蚊。其中埃及伊蚊为家栖蚊种,是传播基孔肯雅病毒能力最强的蚊种该蚊种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。

四、怎样治疗孔肯雅热?

目前对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物,主要靠对症或支持治疗。抗炎药和非激素类药物无效。

五、如何预防感染基孔肯雅热?

基于缺乏特效药物和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的情况,基孔肯雅热预防工作尤其重要。防蚊灭蚊工作是预防和控制该传染病的关键措施。具体的预防性措施包括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、使用蚊帐、穿着长袖衣物或涂抹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等。

 

 

下一篇:没有了上一篇: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宣传
下载专区     |     版权声明     |     法律责任     |     隐私声明     |     交通指南     |     书记信箱     |     院长信箱
Copyright © 2014 By hnxbzxy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琼ICP备15000185号  琼公网安备 46900302000013号
地 址:(那大院区)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伏波东路2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导诊:0898-23835001    预约挂号:2383500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滨海院区)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滨海新区滨海二道     导诊:0898-66624001    预约挂号:66624002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投诉电话:0898-23836853